新區要聞 | 培育壯大海洋新質生產力 建設海洋經濟發展引領區
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東時指出:“要發揮海洋資源豐富的得天獨厚優勢,經略海洋、向海圖強,打造世界級海洋港口群,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工委(區委)二屆五次全會提出,要精準聚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經略海洋、向海圖強的重要指示要求,提升海洋科技創新能級,培育壯大海洋新質生產力,加快建設海洋經濟發展引領區、世界一流海洋港口,積極參與全球海洋治理,打造海洋強國戰略支點、海洋強省先行區和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核心區。
海洋高新區黨工委第一時間組織傳達學習全會精神,錨定引領型現代海洋城市核心區建設,聚焦培育壯大海洋新質生產力,高質量推進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建設。高起點集聚海洋生物醫藥產業新鏈群。加快開工修正制藥生產基地、明月海藻生命健康產業園、聚大洋生物醫藥產業園(三期)等重點鏈主項目。瞄準海洋生物醫藥新賽道,打造高端研發中心,爭當海洋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排頭兵。高標準打造智能制造產業新園區。加快開工海洋船舶自動化研發中心等智能制造、新材料產業類項目,精準服務寰宇航天高端裝備等新興產業項目,著力通過智能化轉型、數字化改造,高效推動海洋科技產業園提檔升級發展。高水平構建海洋總部經濟新載體。盡快開工5A級金融辦公中心等項目,加快推進海洋國際中心等項目工程進度,推動山東能源金融貿易總部等“四新經濟”項目盡快竣工運營,打造集海事政務服務、海洋科技研發、海洋服務貿易、海洋總部經濟等功能于一體的高質量發展新平臺,全面構建海洋經濟蓬勃發展新高地。
區海洋發展局局長隋俊昌表示,將緊緊圍繞全會工作部署,充分發揮海洋特色優勢,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海洋產業體系構建,加快建設海洋經濟發展引領區。科技創新方面,用好用實高能級創新平臺,進一步增強海洋科技創新策源能力;積極構建“政產學研金服用”協同創新體系,推動“四鏈”深度融合發展。加快建設現代海洋產業體系,一是加快推動海洋漁業、港口航運等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重塑“基本盤”,穩步提升海洋傳統產業競爭力;二是培育壯大船舶海工裝備、海洋生物醫藥等新興產業,打造“新增長極”,不斷塑造海洋經濟發展新優勢;三是前瞻謀劃布局深海開發、海洋物聯網等未來產業,下好“先手棋”,積極培育海洋經濟未來發展新動能。依托“海洋十年”國際合作中心,深度參與全球海洋治理,為青島爭創海洋命運共同體先行試驗區貢獻新區力量。
青島市生態環境局西海岸新區分局表示,將認真貫徹落實全會精神,以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實作風推進美麗新區建設,以高水平生態保護支撐新區高質量發展。打好環境質量提升“持久仗”,深入推進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開展8個領域大氣污染專項攻堅、水質達標保障和超標隱患排查整治等,提升群眾獲得感和幸福感。打好藍色生態示范“爭先仗”,將陸海統籌、河海共治作為總抓手,推動“灣長制+河長制”深度融合,充分發揮靈山灣全國美麗海灣優秀案例輻射帶動作用,有序推動西岸前海灣區創建美麗海灣。打好綠色轉型發展“主動仗”,積極參與推進綠色環保科技創新和產業發展,開展多領域、多層次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建設工作,全面推進氣候投融資試點工作。
靈山島省級自然保護區黨工委書記、管委主任李鋒表示,保護區將立足主責主業,在“雙碳”研究與實踐過程中,繼續加強靈山島海洋生態系統保護修復,當好綠水青山的建設者和守護者,助力新區打造碳中和先行示范區。積極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省級試點工作,爭取2024年全面建立系統科學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靈山島模式”。同時,保護區還將依托豐富的海洋資源,建強現代海洋產業體系,增強海洋創新策源能力,提升海洋綜合治理水平,全速競逐“海上”新質生產力,增強向海圖強特色優勢,為全面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美麗新區貢獻靈山島力量。
港口是打造現代海洋經濟發展高地的核心戰略資源。未來,山東港口青島港將加強陸海統籌,持續擴大港口的航線、班列、陸港網絡,構建更加強大的海向通達度、陸向輻射度,提升港口服務全球的能級能效。要強力推進“依托港口的一流的供應鏈綜合服務體系”建設,港口、板塊集團找準賽道、協同發力,加快實現從單一港口運營商向供應鏈綜合服務商轉變,把供應鏈真正變成共贏鏈。持續集聚更多核心要素,加速港產城融合,真正打造拉動區域經濟發展的新引擎。
明月海藻集團將深化科研創新,向“新”而行、以“質”致遠,加大在科研方面的投入力度,引進更多高端人才和先進技術設備,提升自主研發能力。同時,加強與國內外知名企業和高校的合作交流,共同推動海洋生物產業創新發展。在新技術、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和新組織架構等方面不斷探索和實踐,為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青島瑞滋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范瑞用表示,集團將加快推進高值化水產品育種和生態養殖創新示范項目,推動產業轉型升級,打造刺參國家級育繁推產業平臺,加強我國刺參良種選育和品系培育,示范引領刺參種業創新發展,有效帶動上下游產業鏈延伸和勞動力就業,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價值雙贏,把黃金海岸變成“藍色糧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