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區十年 | 全域文旅融合,奔赴“詩和遠方”
擁有四大山系、九大海灣,1個國家級、2個省級旅游度假區;A級景區20家(其中4A級景區8家);星級飯店15家(其中五星級2家),形成高品質濱海度假酒店集群;精品民宿48處;省級工業旅游示范基地3家;國家級旅游休閑街區1家;國家級夜間消費集聚區1家、省級夜間文旅消費集聚區2家;省級旅游強鎮8家;市級以上鄉村旅游品牌65個,品牌數量位列全市第一……
“島灘灣相擁,山海城相融。”得天獨厚的自然稟賦是西海岸新區的寶貴資源和特色優勢。新區深入推進“全域文旅”發展戰略,積極推動重點文旅項目落地建設,培育文旅融合新業態新場景,推動文旅消費提質擴容,文旅融合發展成果顯著,成功入選首批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建設單位,先后獲評中國夜經濟影響力區市20強、全國市轄區旅游綜合實力百強區、首批文化強省建設先進區、首批山東省文旅消費示范區等省級以上榮譽稱號60余項。
為促進文旅產業高質量發展,新區深入推動文化旅游產業鏈延鏈、補鏈、強鏈,培育了一批文化旅游重點企業、項目和園區,文旅產業供給不斷豐富。全區5家文化產業示范(實驗)園區(基地)具有較強的項目承載力,引進和培育億元以上重點文化項目40余個,總投資額超700億元。其中,省級重點項目14個。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西海岸新區文化遺產保護有力有序,全區不可移動文物204處,其中世界文化遺產1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處,國家級非遺3項,省級非遺7項,瑯琊臺遺址、明清海防遺址入選“山東五大考古新發現”。公共文化服務精準多元,建成6處區級公共文化設施、23處國家一級標準鎮街綜合文化站、14處24小時自助圖書館,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和農家書屋實現全覆蓋;文藝作品創作百花齊放,先后獲得省級以上獎項400余項。城市文化藝術形象不斷提升,高水平舉辦第五屆國際公共藝術獎、第六屆全國藝術產業園區發展論壇、青島鳳凰音樂節、中國歌劇節、全國第五屆正體書法大展等系列活動,塑造了時尚城市新形象,彰顯了藝術城市新實力,有力提升了城市吸引力和影響力。
金沙灘旁,鳳凰之聲大劇院與金沙灘啤酒城交相輝映,各地游客紛至沓來,享啤酒飄香、賞藝術之美;靈山灣畔,東方影都在實與虛之間逐夢光影,為來自世界各地的影視團隊提供全鏈條工業化生產流程;青島世界博覽城重磅展會一場接一場,客商展商集聚一堂談合作謀發展……依托四座城市地標,新區“影視之都、音樂之島、啤酒之城、會展之濱”串珠成鏈,釋放強勁“西”引力,成為新區打造人文薈萃時尚城市的清晰投影。
未來,西海岸新區將突出重點,在做強文旅產業上實現新突破;凝聚合力,在刺激文旅消費上取得新成效;夯實基礎,在提升文旅品質上邁上新臺階;彰顯特色,在強化文旅營銷上闖出新路徑;聚焦實事,在踐行文旅惠民上滿足新期待;創新發展,在賡續文化血脈上彰顯新作為,奮力推動文旅產業跨越升級、提質增效,展示國家級新區特色風采,全域文旅繪就“詩和遠方”新畫卷。
蹲點點位:西海岸鳳凰島藝術中心
360°全景秀《海上有青島》7月首演
今年7月,備受市民游客關注和期待的360°全景秀《海上有青島》將在青島西海岸鳳凰島藝術中心揭開神秘面紗。記者了解到,項目將借助青島獨一無二的山海景觀、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打造微度假藝術休閑綜合體、創制3.0時代全維包裹體驗式特效演藝秀場,構建“藝術之灣·精神之島”,努力打造成為全國文旅產業新地標、青島文旅新名片。
來到鳳凰島藝術中心,《海上有青島》旅游演藝項目場館建設和首演籌備工作正在緊張進行。記者了解到,《海上有青島》呈現世界級電影質感演藝,選取歷史事件元素創作改編,充分融入青島的商貿文化、民風民俗、商貿發展、船港文化、海洋科技等元素,以“船”為視覺載體和文化意象,將人與大海“共存、共生、共榮”淋漓盡致展現,以宏大的場景和世界觀生動再現青島因海而生、憑海而立、向海而興的歷程,勾勒出深厚的文化底蘊,書寫生動的文化傳承。
同時,《海上有青島》以世界首創巨型水上機械科技秀場打造極致的沉浸式體驗。首創全球120米直徑超巨型環狀機械舞臺裝置,設計全覆蓋水循環系統、全逼真模擬海浪、超巨幕環抱式影效巨幕,打造出數實融合無邊透視立體空間。水上立體360°沉浸式旋轉觀眾席將觀眾置身于同等120米直徑的圓環水域內,全時域多效表演船將帶來多空間多場景的沉浸式觀演體驗,讓觀眾進場即“入海”,創建跨界、跨域、跨時空的顛覆之作。
鳳凰島藝術中心建筑面積3.7萬平方米,充分發掘海洋文化、齊魯文化、瑯琊文化等主題和青島人文、地理、文化資源,以“劇場演藝+”為核心,定位為融合娛樂休閑、打卡度假、藝術展示、活動交流、文化體育、親子互動、文創集市七大功能為一體的全方位“藝術之灣·精神之島”沉浸式微度假藝術休閑綜合體。項目將以“文旅+演藝”的全新體驗,帶動周邊區域文旅產業發展。
蹲點點位:楊家山里
一場“記得住鄉愁”的現代化探索
驅車而行,一路蜿蜒,直至曲徑通幽之處,滿目繁花旖旎,青山遠黛,豁然開朗。
在鐵橛山、睡牛山、越界山的環抱下,小河流淌串起了黃泥巷、上溝、墩上、大下莊等8個自然村,當地人把這兒稱為“楊家山里”。按照“田園景區化、景村一體化、文旅全域化”的理念,這里正在進行一場“記得住鄉愁”的現代化探索,傳統與現代有機融入,讓這里煥發出新的生機。
來到墩上村的田園會客廳,可以自制櫻桃、杏子果醬,享用一杯被當地村民稱之為“餑餑蒿”炒制的茵陳茶,展廳中還有粉條、草編、全麥粉,均為本地優選,或由本土農產品加工而成。這里是集零售、餐飲、工作坊和主題活動于一體的復合體驗空間,既能供應本地優選農產品與特色文創,又能提供休閑娛樂場地和質樸美味的餐飲,現在已經成為游客與鄉村發生互動的鏈接地。
木門銅鎖、青瓦石墻,院外是景、院內是家。位于黃泥巷的楊家山里院子旅居·壹號院民宿將中式美學與現代生活方式完美融合,在繼承中創新,既保留了老房子的特點,又以現代化的手法加以演繹,有一種質樸的時尚。房屋外立面和本土民居風格基本一致,延續使用石墻、青瓦、木門。院內設計元素簡潔,窗前一幾兩椅,窗外是一處小菜園。室內親近自然的木色家具與屋頂,暖暖的奶油色墻面,還有精心布置的掛畫與擺件,共同構成了一個“溫暖的空間”。
清幽古樸的村落也曾風云激蕩。這里是遠近聞名的革命搖籃,被譽為當地的“陜甘寧”“小延安”。抗日戰爭時期,因為三山包圍、易守難攻的地勢,加上當地良好的群眾基礎,中共膠縣工委、膠縣特區委、膠南工委、諸膠縣工委、珠山縣委等5個縣級黨組織,以及青島工委先后常駐或移駐楊家山里,形成了這一地區領導抗戰的核心力量。走進楊家山里紅色教育基地,場館內豐富的資料重現了這片紅色土地上風起云涌的抗戰故事。
記住鄉愁,才能具備活力與競爭力。堅守這份本真,楊家山里以上溝、墩上、黃泥巷等自然村為核心區,主打采摘、民宿和餐飲,以大下莊為核心區建設齊長城下的美麗鄉村,以東南崖為核心區建設楊家山里紅色教育基地,以后石溝為核心區打造鄉村影視基地,紅色文化游、生態觀光游、影視主題游相互交織,打造出獨具特色的鄉村旅游新名片。
蹲點點位:靈山島
擦亮“負碳海島”金字招牌
早上8時20分,在積米崖碼頭,以靈山島命名的“靈山號”客船鳴笛起航。這個時節,客船日常載客率能達到八九成。半小時左右的航程里,游客不時舉起手機拍照,還有人打開直播,分享海上風光。
“歡迎來到靈山島。”抵達靈山島,記者迫不及待地跟隨前來迎接的島民王華娟游覽起來,“現在正是島上風光最美的時候,我先帶你們乘坐新能源觀光車漫山遍野轉一圈。”
走在安寧靜謐的靈山島,運來石、烽火臺、象鼻山、試刀石、千層崖……美景處處。而在王華娟看來,最不能錯過的就是它的朝朝暮暮,“島上的這兩個地方,有游客不能錯過的朝暉和晚霞。”
每天,陽光穿透云層,第一個和晨光見面的就是一座紅白相間的燈塔,塔由青石砌成,高十丈,是島上的重要地標,為“靈山水道”的通行船只點亮領航明燈。隨著夕陽西沉,島南端的老虎嘴將上演“虎口含丹”的奇景,從東面的海上看,整個海島就像一只巨大的老虎,而太陽就像是被老虎叼在嘴里的“仙丹”。
來到“漁笙·無憂”民宿,極簡風的裝修,窗外就是大海,天然的海景房。“民宿有20多間客房,現在生意很好,每逢周末客房都會全部預定出去。”王華娟說,“靈山島被評為全國首個負碳海島,以后游客會越來越多。”
而今,靈山島旅游得到了長足發展,已打造150余家精品民宿和漁家樂。島上民宿各具特色,既有原汁原味的漁村小院,也有簡約輕奢的精品客棧,既有休閑度假主題,也有健康養生主題,可滿足不同群體的旅游需求。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在“生態優先”的發展理念下,靈山島綠色高質量發展之路越走越寬,與海天交融處,織就了一幅漁家歡歌的幸福圖景。未來,靈山島將擦亮“負碳海島”招牌,聚力打造獨具特色、競爭力強的海島旅游新地標。
時維五月,裹挾海風的清涼,正是徜徉海島的好時節。來靈山島吧,偶離車馬喧,枕山海而眠,盡享以自然之筆繪出的山海風光,點綴愜意平實的詩意慢生活。
做好文旅深度融合大文章
文旅產業一頭連著經濟發展,一頭連著民生福祉。
西海岸新區在文旅大藍圖中描繪民生工筆畫,讓外地游客和本地居民在文旅熱潮中享受發展紅利,凸顯出經濟發展與民生改善互促共進、相得益彰。
歷史遺跡、城市景觀、自然山水猶如一顆顆珍珠,蘊藏著西海岸文化的瑰麗浪漫,帶點成線、串珠成鏈,讓文化旅游更廣范圍、更高水平深度融合。這個融合,不是簡單相加,而是業態、產品、市場的深度交互,是資源利用效率的乘數效應。
鳳凰島藝術中心《海上有青島》旅游演藝項目是新區文旅產業標志性項目,對提升全區旅游品質,拉動文旅消費,擦亮首批國家文化產業和旅游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區金字招牌具有重要意義。楊家山里,傳統與現代有機融入,田園景區化、景村一體化、文旅全域化,老區煥發出新的生機。靈山島堅持“生態優先”,成為全國首個“負碳海島”,聚力打造獨具特色、競爭力強的海島旅游新地標。
一業興帶百業旺。做強特色、做深內涵,西海岸新區深度挖掘旅游特色資源,把自然生態景觀、歷史人文元素、特色飲食文化等,有機融入商品、服務、品牌,讓城市有摸得著的魅力、看得見的實力、記得住的回味、聽得入迷的故事,讓人們不僅看山看水看風景,更觀文品史、體驗生活。
翻開西海岸地圖,山、海、城交相輝映。在這個日新月異的時代,文旅產業發展正當其時。打造高品質產品,營造高水準體驗,這座城市可以回饋好每一份遠道而來的熱情。